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246章 假孕的事情千万不能说(1 / 2)

“砰砰砰!”周成文手中的驳壳枪连续发出清脆的响声,三颗子弹带着复仇的怒火,如流星般狠狠射入了日军联队长的胸膛。

日军联队长瞪大了双眼,脸上还残留着那狰狞的表情,身体摇晃了几下,随后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,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。

一名战士兴奋地冲上前,弯腰捡起了地上的指挥刀,高举着喊道:“营长!

快看,大佐军刀!”

周成文大步走上前,接过那把军刀。

在夕阳的余晖下,军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。

他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,说道:“这个留给司令做纪念,他一定会喜欢这份‘礼物’的。”

随后,周成文转身面向全体战士,大声喊道:“弟兄们,日军联队长已死!

把剩余的日军全部歼灭,一个都不许放过!

然后打扫战场!”

“杀!”

战士们齐声怒吼,声音响彻云霄,如同滚滚雷鸣,震撼着这片土地。

他们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对敌人的仇恨,再次冲向那些残余的日军。

在战士们的勇猛攻击下,剩余的日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。

他们有的跪地求饶,有的试图逃跑,但都被战士们迅速制服。

这场战斗逐渐接近尾声,日军的抵抗被彻底粉碎,战场上弥漫着胜利的气息。

不一会儿,战斗结束了。

战士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。

他们收集着敌人留下的武器弹药,救治受伤的战友,同时也怀着沉痛的心情,将牺牲的战友遗体妥善安置。

此时,赵伟学带领着其他部队也赶到了战场。

他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,以及战士们那一张张满是汗水却洋溢着胜利喜悦的脸庞,心中感慨万千。

周成文走上前,将那把日军联队长的指挥刀递给赵伟学,说道:“司令,这是缴获的日军联队长军刀,特意留给您做纪念。”

赵伟学接过军刀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这不仅仅是一把军刀,更是我们胜利的象征,是全体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见证。

今天,我们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,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。

但我们不能忘记,还有更多的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肆虐,我们的战斗还没有结束。”

战士们听了赵伟学的话,纷纷点头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。

接下来,部队投入到紧张而细致的战场打扫工作中。

由于此次战斗规模较大,日军尸体遍布各处,战士们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,才将数千名日军的尸体一一掩埋在深沟里。

他们深知,这不仅是对战场的清理,更是对这片土地的尊重,要让牺牲的战友们安息,也要让这片被战火洗礼的土地尽快恢复平静。

在清理缴获的武器弹药时,战士们的脸上一个个都笑开了花。

此次战斗的缴获极为丰厚,光是步枪就缴获了6000多支,这些崭新的武器,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,仿佛在诉说着日军的惨败。

轻重机枪也有数十挺,它们将成为我军日后战斗中强大的火力支撑。

还有完整的掷弹筒数十门,这种在山地作战中极为实用的武器,无疑为部队增添了不少攻坚能力。

除此之外,还有大量的弹药手雷,堆积如山,足够部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使用一段时间了。

战士们围在这些缴获的武器弹药旁,兴奋地讨论着。

“嘿,这下咱们的装备可算是鸟枪换炮了!

有了这些家伙,看小鬼子还敢不敢嚣张!”

一个年轻的战士兴奋地说道。

“是啊,以前跟小鬼子打仗,咱们弹药都得省着用,现在可不一样了,下次再碰上他们,非得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!”另一个战士附和道。

赵伟学看着战士们兴奋的样子,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他深知,这些缴获的武器弹药对于部队来说意义重大,不仅能极大地提升部队的战斗力,更能鼓舞战士们的士气。

然而,赵伟学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。

他清楚地知道,日军不会善罢甘休,这次的失败必然会让他们更加疯狂地报复。

于是,他立刻召集各营营长开会,商讨下一步的防御和作战计划。

“弟兄们,这次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,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,但大家不能掉以轻心。

日军肯定会再次卷土重来,而且规模可能更大,手段也会更加残忍。

我们必须利用这短暂的时间,加强防御工事,训练新兵,熟悉这些新武器,做好充分的准备,迎接日军的下一次进攻。”

赵伟学神情严肃地说道。

各营营长纷纷点头,表示坚决执行命令。
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赵伟学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对俘虏的约2000名皇协军的改造上。

他深知,这些人虽然曾站在敌人那边,但大多也是被生活所迫,并非真心为日军卖命。

若能将他们改造过来,无疑会壮大抗日的力量。

在思想教育方面,赵伟学亲自安排了一系列课程,派专人给皇协军官兵们讲述日军在中华大地犯下的累累罪行,从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残暴,到各地“三光”政策的惨绝人寰,一桩桩、一件件,让这些皇协军官兵们听得触目惊心。

同时,也向他们宣扬抗日的正义性,讲述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、争取民族独立所做出的不懈努力,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。

而在生活上,赵伟学更是要求战士们把这些皇协军当成同胞兄弟对待。

他下令,在分配食物、衣物等生活物资时,要一视同仁,绝不能有任何歧视。新山村基地的条件虽然艰苦,但战士们宁愿自己少吃一口,也要让这些曾经的敌人吃饱穿暖。

起初,不少皇协军官兵对这种改造充满了抵触情绪。

他们长期受日军的奴化教育,心中既有对过去行为的迷茫与恐惧,又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,他们与新山村基地的战士们渐渐熟络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