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1317.第1303章 科举考试(2 / 2)

之前,金国的货物,从关中到西域,再到中亚经过撒马尔罕入莫卧儿北部,因为沿途部落打劫,或者是各地乱收关税,征重税,让一匹上好的棉布,中途税钱就要两三两,但现在可能过路税便只要一两,或者更少了。

如此商路安全,加上税制健全之后,防止乱收税增加运送成本,那金国货物的竞争能力,就会大大提高,能运送到更远的地方,而商路通畅,关税统一规定之后,商道上的商人和货物也会增多,对于沿途各个势力而言,收入可能不比之前少,甚至还会多一些。

当然,如果有些国家,见商人和货物多了之后,起了贪心,硬是要多征税,不按金国的规矩来,那金国就只能发兵攻打,武力解决了。

这一次孙可望的内政能力,再一次体现出来,他的目标和意图十分明显,执行能力也很强。

设四镇是保证金国的武力威胁,能够震慑西域,给予军事上的保证,让西域有个安稳的环境,而对于丝绸之路的规划,则是把西域各部用利益串联起来。

他是一手大棒,一手拿糖,用利益将各部拧在一起。

在孙可望力图在西域建设一套完整的行政和统治体系,规划他的商路之时,明朝则迎来了又一次秋闱。

从甲申国难之后,明朝科举考试举办的时间,便一直比较混乱。

当初被清打得偏居西南时,为了与满清朝争夺人才,明朝再逃难之中也没有停下科举,相反举办的还相对平繁。

光复南京后,为了普天同庆,也为了弥补官员的不足,也开了恩科,至此之后,科举便基本恢复了三年一次的正常节奏。

从共治四年举办了共治朝的第二次科举之后,一晃共治七年,又到了秋闱的时间。

,但你们看现在怎么样?大伙儿不是都适应过来了么?这个政试和事试其实也是一样,我从家父哪里有些了解,其实也简单,就是政试出来的,今后担任的官职可能是以政务为主,而事试出来的则是精于一事,比如河道治理,比如工部造船造炮等事宜,具体去执行某一件事。”

“这么说来,那这个事试肯定会考些杂学之类啊!”

本书来自